妆点首页 > 爱豆 > 明星八卦 > 正文

anakinra,anakinra是什么药

来源: 2023-02-28 15:00:55

  anakinra,anakinra是什么药

手指僵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现在有很多的疾病都会引起手指僵硬,现在有很多的患者都会问,那么,手指僵硬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导致手指僵硬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手指僵硬的原因

手指僵硬一般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疼痛、肿胀,且会引起手、腕、足等多关节受累,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1.5倍。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PADI4和PTPN22等。

(二)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

(三)性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发病。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四)其他因素

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的注意事项

适当的补充钙质

类风湿病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加上长期病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补点钙和镁也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及肌肉,缓解焦虑或失眠。此外,而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有镇定作用,有助增强细胞能量,还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虫叮咬,因此也可适当补充点维生素B。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夏季多喝果汁可以清肠、两周内不摄入任何糖和咖啡因、禁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好禁酒,特别是不要因为贪图凉快喝冰镇啤酒。饮食也不要过量,七分饱就可以了,这样能够让你的关节更有活力。

不要过分摄取高脂肪食品

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 炒菜 、烧汤也宜尽量少放油。

不宜多吃海鲜产品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宜多吃海产品,如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这种物质最容易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少吃过酸、过咸食品

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如果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离,使乳酸分泌旺盛,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方法

(一)一般治疗

强调患者 教育 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药物治疗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类抗炎药;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需使用,可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

⑦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包括如下几种。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效,每周给药1次。必要时可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用。常用剂量为7.5~20 mg/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偶见肺间质病变。服药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剂量为10~20 mg/d,口服。主要用于病情重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白细胞下降等。因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服。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3)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可单用于病程较短及轻症类风湿关节炎,或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病程较长和中度及重症患者。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可每次口服250~500 mg开始,每日3次,之后渐增至750 mg,每日3次。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 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转氨酶增高,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慎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

(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可单用于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对于重症或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合用。该药起效缓慢,服用后2~3个月见效。用法为羟氯喹200mg,每天2次。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以监测该药可能导致的视网膜损害。

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2种或2种以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联合应用。主要联合用药方法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及柳氮磺吡啶中任意2种或3种联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

3.生物制剂: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药物,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的用量和骨质疏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l和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1)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该类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与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性好。这类制剂可有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应,可能有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偶有药物诱导的狼疮样综合征以及脱髓鞘病变等。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2)白介素-6拮抗剂(tocilizumab):主要用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胃肠道症状、皮疹和头痛等。

(3)白介素-1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IL-1拮抗剂。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注射部位反应及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等。

(4)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主要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疗效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降低。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皮疹、瘙痒、发热、恶心、关节痛等,可能增加感染概率。

(5)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阿巴西普(abatacept)用于治疗病情较重或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可能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

4.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的患者,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针对关节病变,如需使用,通常为小剂量激素(泼尼松≤7.5mg/d)仅适用于少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激素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伴有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

②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③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④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如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必须同时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关节腔注射激素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但过频的关节腔穿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可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5. 植物药制剂

(1)雷公藤: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一般给予雷公藤多苷30~60 mg/d,分3次饭后服用。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一般不用于生育期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指甲变软、脱发、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肝酶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等。

(2)白芍总苷:常用剂量为600mg,每日2~3次。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腹痛、腹泻、纳差等。

6.外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香港医药公司能买到阿那白滞素Kineret(Anakinra)吗?需要什么手续吗?

可以的,持正规医院的处方和诊断报告向致泰药业申请即可,可以去公司取药,也可以快递。

什么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介素-1是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所诱导产生的,它主要介导一些炎症和免疫反应中所发生的病理和生理学反应.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的、在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受体拮抗剂。它主要通过与广泛存在与各种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表达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结合,并对竞争性地拮抗白细胞介素-1的生物活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也叫Kineret

Kineret(Anakinra)是一种重组的非糖基化的人IL-1受体的拮抗剂,由1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7.3 KD,由美国Amgen公司开发。Kineret与天然的人IL-1受体的拮抗剂区别是,在它的氨基端加了一蛋氨酸残基。2001年11月14日,Kineret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DMARDs无效的中至重度的活动期成人RA患者,以减轻其症状。欧洲专利药评估署于2001年11月21日批准Kineret在欧洲上市,与MTX联用治疗对单用MTX疗效欠佳RA患者。目前,Kineret正在进行用于IBD、气喘和移植物排异的临床试验。

Amgen公司就与Kineret产品相关的技术专利申请了如下保护:

(1)编码具有生理功能的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IL-li)的DNA序列,包括——编码IL-li X,IL-li a,或IL-li b 的DNA;可与编码IL-li X,IL-li a,或IL-li b的DNA序列杂交的DNA序列;可与编码IL-li X,IL-li a,或IL-li b的DNA互补的序列杂交的序列。

(2)重组的DNA分子GT10-lLli-2A。

(3)采用重组DNA的方法生产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的方法。

(4)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IL-1i),包括具有白细胞介素-1抑制活性的糖基化与非糖基化的多肽,可以是——全长的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或具有以下氨基酸序列的多肽(U) (X) P S G R K S S K M Q A F R I W D V N Q K T F Y L R N N Q L V A G Y L Q G P N V N L E E K I D V V P I E P H A L F L G I H G G K M C L S C V K S G D E T R L Q L E A V N I T D L S E N R K Q D K R F A F I R S D S G P T T S F E S A A C P G W F L C T A M E A D Q P V S L T N M P D E G V M V T K F Y F Q E D E,其中 (U) 是 M 或缺失,(X)是 R 或 P;与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0%的多肽。

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国内初步的临床试验已经表明:与常规的激素药物治疗比较,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具有疗效好、无明显毒副反应的特点.

;contentID=1115803131335

斯蒂尔的类型及病因、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斯蒂尔病本是指幼年型慢性关节炎的系统型,由于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故称之为AOSD。其典型表现为规律性发热,易逝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及中性粒细胞异常增高,此外还常伴有肝脾肿大、关节破坏等其他症状。

其实验室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多10xl09/L(中性粒细胞为0.8),铁蛋白升高、IL48等多种细胞因子增多及T细胞总数减少。由于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故对该病的诊断仍需要建立在排除性诊断和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现将近几年A0S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遗传因素

AOSD与AS同属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HLA-B27基因作为AS确诊及预测发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故近几年较多学者对A0SD患者HLA等位基因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遗传学相关发病机制。

Joung等发现韩国AOSD患者具有更多的DRB1*12和DRB1*15等位基因,而具有较少频率的DRB1*04等位基因,提示DRB1*04等位基因可能是韩国人群患AOSD的保护性因素,提示致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与A0SD中HLA-DRB1不同位点等位基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Fujii等对日本35例A0SD患者的研究中发现DR2和DR5等位基因的频率在慢性关节型A0SD中比系统性A0SD中出现频率更高,而DQ1在这两种类型的A0SD患者中出现的频率都较高。

现在已经开展的有关A0SD致病基因的研究较少,弓胞A0SD的特异性基因也未被发现,所以进一步深人的研究有待世界性的广泛合作与开展。

2 感染因素

由于AOSD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后的高热、肝脾肿大等症状相似,因此,感染性因素成为AOSD的可能病因之一。已经确定的感染因素包括:病毒[风疹病毒、麻瘆病毒、腮腺炎病毒、EB病毒、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沙眼衣原体或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原虫(弓形虫)。

这些感染因素的确定是基于确诊A0SD患者曾经受到以上微生物的感染或体内检测到该种病毒的基因。Perez和人)1013^|提出观点认为感染能够促发宿主基因、自身免疫机制与致病抗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但是A0SD的发病具体是由于这些微生物的感染引起机体内某些易感基因的激活还是这些微生物本身具有致A0SD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定。

3 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A0SD患者血液中有多种巨噬细胞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与分泌,故推测A0SD的发生可能与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

3.1 IL-1:

IL-1具有较强的诱导单核巨唾细胞系统作用,可通过细胞间作用作用于T细胞,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IL-1还可通过诱导蛋白水解酶、MMPs及前列腺素E2(PGE2)细胞外基质降解并影响Ca2+的释放从而引起滑膜增生及关节损伤。

另外,IL4的产生可进一步促进IL-6、IL48、IFN-γ/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引起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A0SD显示的临床症状与Ikl水平升高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故IL-1的异常分泌是A0SD可能的发病机制。

3.2 IL-6:

IL-6可通过激活NF-kB途径促进TNF-a和IL-1的表达,从而扩大致炎性生物学作用IL-6通过可溶性IL-6受体的激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从而产生关节损害及骨质疏松症状。

IL-6的过度产生还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造血系统紊乱、免疫异常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见,A0SD的临床症状与IL-6的异常升高密切相关。

3.3 IL-18:

A0SD患者体内异常增高的IL18日渐成为诊断A0SD的新型标志物。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IL-18通过上调FasL及P53的转录而加强T细胞及NK细胞Fas片段的表达从而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引起抑制性T细胞凋亡增加导致自身免疫紊乱,进而发展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IL-18还可以通过上调多种细胞因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CX3CL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l和IFN-γ、TNF-a、IL-lIL-6等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及调节机体内炎症的发生及发展。IL18通过活化巨噬细胞调节铁蛋白合成的量,其含量与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故IL18是疾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

Kawashima等发现IL-18可通过与IL-12间的共同作用促进Th0分化为Thl或Th2细胞,可见IL18在维持Thl与Th2型细胞平衡中也起关键作用。

在对IL-18相关基因的分析中,Kawashima等过对日本人群中AOSD患者进行研究发现IL-18基因启动子区域的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易感性相关,而JIA是AOSD的幼年版,S01/S01单体在JIA及A0SD的发病中均有较高的相关性。

在韩国的一项对A0SD患者IL48基因-607位C/A的研究中显示,A/A基因型在单病程系统型患者中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特异性,而且被证明与IL-18基因活性相关,其可能是通过改变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而实现,而-607位点C/C基因型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可明显增加IL-18mRNA的表达与活性。

而在对中国A0SD患者的研究中却显示-607位klk基因型在单病程系统型患者中水平低于对照组,表现有klk纯合型的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C/A及C/C型,故认为IL48-607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使中国人免于慢性关节炎的保护性因素。

可见,无论是IL18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Th0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其自身基因相关多态性与AOSD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虽然至今对于IL18基因自身多态性的研究结果仍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技术相关,相信今后通过大量的研究能够阐明IL48在不同人群中引起AOSD发病的不同机制,从而为靶向治疗AOSD提供可靠依据。

3.4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

MIF通过抑制依赖抑癌基因P53活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延长巨噬细胞的寿命,增加各种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在一项对MIF与A0SD相关性研究中发现血清中MIF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显著相关。

MIF还可促进IL-12水平的升高从而促进Th-1细胞的分化,分泌大量的IL-18加剧自身免疫反应另外还发现MIF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时含量增高而在高剂量激素时分泌受抑制,说明MIF的产生可以抵制激素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网。因此,MIF作为AOSD可能的发病机制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的实验与研究加以确定。

3.5 血红素氧化酶-1(H0)-1:

Kirino等通过对10例A0SD患者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H0-1水平在活动性AOSD组较健康对照组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组升髙,而且升高的水平与A0SD的活动性相关,HO-l水平随着疾病的缓解而降低,可见,HO-1在A0SD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3.6 ICAM-1:

ICAM-1水平在AOSD患者血清中升高,并且与AOSD患者临床活动分数,血清铁蛋白水平和转氨酶水平密切相关,提示其与A0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

巨噬细胞还可分泌诸如像IL-2、IL-12、IL-8、IFN-γ、IL-10、TNF-α等其他细胞因子,通过调节T细胞、NK细胞、粒细胞等炎症反应细胞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些细胞因子之间本身也可发生促进与抑制的相互作用。

在对一些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A0SD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如Anakinral、Tocilizumab、Infliximab、Etanercept等生物制剂后效果明显改善达到完全缓解,这些都很好地证明了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AOSD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潜在的发病机制。

但是由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种类繁多,作用复杂,弄清具体的发病机制仍需不断地深人研究。

4 Th细胞

Thl和Th2细胞活化的失衡是近几年提出的A0SD可能的发病机制。Thl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使IL-2、IFN-γ和TNF-α的表达增加从而促进B细胞产生IgG2a,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以及促进细胞调节免疫反应。

Chen等在20例活动性AOSD患者中进行血清标本和组织活检标本取样以检测Thl细胞型细胞因子(IFN-7)和Th2细胞型细胞因子(IL4)的比率,发现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时A0SD患者具有较高的比率,表明Th1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特别是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A0SD的诱导和发展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Zhang等指出Thl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而Th2细胞却不具有这项功能,因此认为在A0SD中起作用的主要是Th1细胞。但是Saiki等通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A0SD患者血清发现主要增多的是IL-4和IL43即Th2型细胞因子。

可见,Thl和Th2细胞活化的失衡是A0SD潜在的发病机制,但具体是哪种细胞型因子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仍需进一步的实验加以确定。

Thl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在A0SD发病中较为重要的细胞,其可诱导TNF-α,IL-1β,IL-6及IL-17R的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激活SEFIR而激活核因子KB,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及C/EBP途径,另外SEFIR区域包含的Act1可进一步与TRAF6和TAK1作用以促进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分泌。

另有研究对活动性未治疗的A0SD患者血清中Thl7细胞进行分析,通过对细胞因子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发现患者血清中Thl7细胞水平异常升高,并且当疾病处于缓解期后Thl7水平下降10倍以上,另外,Thl7细胞水平与Thl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β,IL-6,IL-18,IL-21和IL-23)水平及以血清铁蛋白为基础的A0SD活动性分数密切相关,这说明Thl7细胞在A0SD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5 其他

A0SD患者活动期可检测到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而通过大剂量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减轻A0SD的活动性,故Woo等在韩国研究Fcy受体多态性与AOSD发病的相关性,运用序列特异性PCR检测Fcy受体DAH/R131,lAF/V176及DIBNA1/NA2位点,但是其在A0S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AR131IHAF176-IBNA2单体可能与A0SD的发病有关,提示FcyRDA多态性可能与慢性关节型A0SD相关。

另外,在最近的研究中还发现NK细胞在A0SD的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确,在一项有关对AOSD患者体内NK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在A0SD患者体内NK细胞数目及活力降低,这可能由于NK细胞数目的减少导致炎性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引起AOSD的发生。

尽管A0SD首次被发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在全世界广泛开展,但是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对其进行深人研究难免受限,欲阐明其发病机制不仅需要广泛的科学实验,还需进行大量的临床回顾分析与随访。

中安医院治疗类风湿的方式有哪些?

药物治疗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类药物主要通抑制环氧合酶(COX)性减少前列腺素合具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作用临床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缓解患者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重要作用其主要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及能增加血管良事件

根据现循证医证据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应注意几点:

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种类、剂量剂型体化;

②尽能用低效量、短疗程;

③般先选用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至1周明显疗效应加足量仍效则再换用另种制剂避免同服用2种或2种非甾类抗炎药;

④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非甾类抗炎药加质泵抑制剂;

⑤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剂量非甾类抗炎药;

⑥血管高危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需使用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

⑦注意定期监测血规肝肾功能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约需1~6月故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些药物延缓或控制病情进展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包括几种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效每周给药1必要与其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用用剂量7.5~20mg/周见良反应恶、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少数现骨髓抑制偶见肺间质病变服药期间应适补充叶酸定期查血规肝功能

(2)氟米特(Leflunomide,LEF):剂量10~20mg/d口服主要用于病情重及预良素患者主要良反应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白细胞降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服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规肝功能

(3)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单用于病程较短及轻症类风湿关节炎或与其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病程较度及重症患者般服用4~8周起效剂量逐渐加量助于减少良反应每口服250~500mg始每3渐增至750mg每3疗效明显增至每3g主要良反应恶、呕吐、腹痛、腹泻、皮疹、转氨酶增高偶白细胞、血板减少磺胺敏者慎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规肝功能、肾功能

(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单用于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患者于重症或预良素者应与其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合用该药起效缓慢服用2~3月见效用羟氯喹200mg,每2用药前治疗期间应每检查1眼底监测该药能导致视网膜损害

临床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病情较重、关节受累、伴关节外表现或早期现关节破坏等预良素者应考虑2种或2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应用主要联合用药包括甲氨蝶呤、氟米特、羟氯喹及柳氮磺吡啶任意2种或3种联合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体情况选择同联合用药

3.物制剂:目前积极效控制炎症主要药物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用量骨质疏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TNF)-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l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1)肿瘤坏死-α拮抗剂:该类制剂主要包括依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与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相比肿瘤坏死-α拮抗剂主要特点起效快、抑制骨破坏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性类制剂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应能增加染肿瘤风险偶药物诱导狼疮综合征及脱髓鞘病变等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性染肿瘤

(2)白介素-6拮抗剂(tocilizumab):主要用于重度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α拮抗剂反应欠佳患者能效见良反应染、胃肠道症状、皮疹痛等

(3)白介素-1拮抗剂:阿白滞素(anakinra)目前唯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IL-1拮抗剂其主要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注射部位反应及能增加染概率等

(4)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主要用于肿瘤坏死-α拮抗剂疗效欠佳性类风湿关节炎见良反应输液反应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输液反应发率严重度降低其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皮疹、瘙痒、发热、恶、关节痛等能增加染概率

(5)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阿巴西普(abatacept)用于治疗病情较重或肿瘤坏死-α拮抗剂反应欠佳患者主要良反应痛恶能增加染肿瘤发率

4.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全身症状重症类风湿关节炎伴、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患者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定针关节病变需使用通剂量激素(泼尼松≤7.5mg/d)仅适用于少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激素用于几种情况:

①伴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重症类风湿关节炎

②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桥梁治疗

③其治疗效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④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原则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必须同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激素治疗程应补充钙剂维素D关节腔注射激素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频关节腔穿刺能增加染风险并发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5.植物药制剂

(1)雷公藤:缓解关节肿痛效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般给予雷公藤苷30~60mg/d3饭服用主要良反应性腺抑制般用于育期患者其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指甲变软、脱发、痛、纳差、恶、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肝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2)白芍总苷:用剂量600mg每2~3其良反应较少主要腹痛、腹泻、纳差等

6.外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积极内科规治疗病情仍能控制纠畸形改善质量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并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仍需药物治疗用手术主要滑膜切除术、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及软组织修复术

7.其治疗:于少数经规范用药疗效欠佳血清高滴度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者考虑免疫净化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等治疗临床应强调严格掌握适应证及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治疗原则

豨莶风湿胶囊

豨莶风湿胶囊的效果很一般。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结合可用于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延缓或者防止关节损伤,并促进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处于恢复期,可能不需要使用药物。

过去医生使用药物较为保守,只是逐步增加剂量或添加新药物。

但是现在很多专家正在采用更为激进的治疗方法,如在疾病早期就使用强效药物,治疗时联合使用药物而不是使用一种药物。同时,现已有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且已显示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改善长期治疗效果。对于关节损伤已经很严重且持续疼痛的女性患者,手术可能是最佳选择。人造关节和肌腱再造术可能恢复关节功能,从而大大改善生活质量。

关节疼痛和炎症治疗

有三类药物可有助于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缓解,不过这些药物不能影响关节炎发展的全过程。

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和其他品牌)和处方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但是对炎症几乎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作用。在关节炎复发时使用止痛药可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抗炎药物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如布洛芬(Motrin)、萘普生(Aleve)和阿司匹林可缓解炎症并减轻疼痛,但是这些药物都会对胃产生副作用(包括危险的胃出血),长期使用尤其如此。一种叫做二型环氧酶抑制剂的新型NSAID药物副作用要少,但是这类药物因为可增加中风和心脏病风险,有的已被撤出市场。(科学家正在检查其他的二型环氧酶抑制剂)。

类固醇类药物 强的松和相关的类固醇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而缓解炎症。这类药物能迅速有效缓解炎症,但不能改变疾病的发展进程。长时间使用可产生很多副作用,所以通常小剂量给予,而且给予时间应尽可能地短。

防止关节损害

最新发明的一些药物确实可改变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过程,因而为人们带来了希望。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 大多数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尽早服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最常见的为甲氨碟呤),以减轻或停止关节损害。这些药物在服用数周或数月后才开始发挥作用,且在应用时必须严格监测以防止严重副作用产生。DMARD可以和类固醇类药物同时给予,因为在患者等待 DMARD疗效发生期间,后者可以控制炎症并改善症状。随后类固醇类药可以逐步停服。

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 这一类新的注射药物通过干扰触发炎症(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反应的物质而发挥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infliximad(一种单克隆抗体)、 adalimumab(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和anakinra(白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的主要缺点在于影响人体抗感染的能力。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这类药物的长期作用。

蛋白-A免疫吸附剂 这种治疗方法在过滤血液时,吸附并清除免疫物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已经批准这种方法用于对其他治疗方法没有反应或不能忍受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非药物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想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学会怎样控制症状,特别是学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锻炼和休息。休息已经发炎的关节可以缓解炎症,但是长期不活动可导致肌肉无力和关节活动能力丧失。了解怎样调节关节活动可以使关节保持灵活有力并不会使用过当。理疗医生可告诉你怎样进行锻炼,并建议使用夹板和其他可以支撑并保持关节在休息时保持固定的器械。运动还可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很可能同时发生这种疾病。

其他非药物方法也对这种疾病有所帮助。针灸医生可告诉你怎样在日常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关节,并向你推荐可以使吃饭、书写、抬举物体或做其他家务更加轻松的工具。足病医生可以为你做一个足部矫形器—一种有助于将体重重新分配并改善足部功能的鞋垫。另外,像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和压力控制等方法也可以使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功能丧失发生减少并缓解疼痛。

风湿病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内报道其总患病率高达17.39%,而目前的多数治疗药物只是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反应,降低疾病的进展速度,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医生和患者均在呼唤疗效好而不良反应低的新型药物出现。

随着国内外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新研发的以细胞因子为靶子的生物制剂已陆续登场,它们能特异性针对某一炎症介质,阻断疾病的发展进程,使风湿病患者的预后大为改观。生物制剂的治疗已经为风湿病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并被列为 21 世纪风湿性疾病治疗新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治疗风湿病的生物制剂种类较多,包括抗CD4+ 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infliximab(英夫利昔)、etanercept(依那西普)和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白介素-1拮抗剂(anakinra)、γ-干扰素、共刺激阻断因子(abatacept)及抗CD20单抗(rituximab)等。其中,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以其起效快、疗效卓越、能延缓骨质侵蚀及较少不良反应获得了美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含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及克罗恩病等的治疗。全球已超过100万患者(绝大部分为类风湿关节炎)接受该类生物制剂的治疗,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研发的益赛普(etanercept)也已问世,这也揭开了我国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一大类风湿免疫病的序幕。以下我们主要介绍已用于临床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一、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是炎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1)导致关节炎症和软骨破坏;(2)诱导其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3)介导感染和败血症,参与肿瘤监视等。

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介绍

1.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商品名为Remicade,由Johnson Johnson公司开发,1999 年11月10 日首次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第二个获得 FDA 批准的抗人肿瘤坏死因子制剂。目前尚未国产化。它是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人鼠嵌合的(含25%鼠蛋白和75%人蛋白)IgG1k 单克隆抗体,通过结合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和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与受体的结合。该药半衰期为8.0~9.5天。静脉用药,标准的治疗剂量是3mg/kg,开始以 0 周、2 周和第 6 周为负荷量治疗,以后每 8 周用 1 次维持治疗。单独使用该药24小时内,患者的疼痛、晨僵和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减轻程度就可达60%。由于是静脉用药,有1%的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另外,反复静脉给药可产生抗英夫利昔单抗抗体,但同时用甲氨蝶呤(平均剂量为7.6mg/周)可减少抗体产生,因此,临床上常规合用甲氨蝶呤。

2. 依那西普(etanercept):商品名为Enbrel(国产名为益赛普,2005年由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上市),由Amgen/Wyeth公司开发,于1998 年11 月2 日第一个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疼痛性关节疾病的制剂。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融合蛋白,通过特异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α 结合,竞争性地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 与细胞表面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体内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但不能溶解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它长期安全性和疗效已在临床上得到了证明。该药平均半衰期为 (102 ±20)小时,每周2次,成人每次 25mg 皮下注射,4~17 岁的患者用量为0.4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 25mg即可明显降低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依那西普可单用或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感染和头痛。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红斑和瘙痒,常在规律用药3 个月后消失。

3.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商品名为Humira,由Abbott/CAT公司开发,目前尚无国产化。2002 年 12 月 31日,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抗风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英夫利昔单抗一样,阿达木单抗也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也与英夫利昔单抗相当,但不同的地方是它是一种完全人源化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 IgG1单克隆抗体,比英夫利昔单抗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很少引起自身免疫样综合征。它可高亲和力地结合人肿瘤坏死因子α,破坏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溶解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推荐的药物剂量是40mg,隔周1次,皮下注射,可与甲氨蝶呤等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时可每周用药 1 次。阿达木单抗吸收缓慢,到达峰浓度约需130小时,半衰期为16天。

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试验已证实,用常规剂量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12周内,能明显地减轻关节症状、体征和使实验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故有人主张,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作为某些严重类风湿关节炎首选的改善病情药。在这3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中,没有证据提示哪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比另一种更有效,但如对其中一种制剂无效时,则换为另一种可能有效。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可单一治疗,而英夫利昔单抗最好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甲氨蝶呤与这3种制剂中的一种联合使用产生的临床疗效及阻止关节破坏都显著优于单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还可与环孢素A〔2mg/(kg·d)〕或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等联合使用。从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来说,治疗初期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另一种改善病情药如甲氨蝶呤,3个月后可单用甲氨蝶呤行维持治疗,以达到预防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目的。

2. 强直性脊柱炎:美国 FDA于2003 年批准了依那西普可用于治疗严重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该药是第一种获准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后来,相继批准了另外两种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FDA是根据一项27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作出该项批准的,这些患者在接受了半年的治疗后有58%的人表现出症状的显著改善。该制剂常规剂量治疗12周内可使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指标明显改善。它既可单独治疗,也可与其他二线药如柳氮磺吡啶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有报道,该制剂的疗效可维持长达2~4年。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批准剂量在诱导后为每6~8周5 mg/kg,而依那西普的剂量同类风湿关节炎。

3.银屑病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快速、显著缓解顽固性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损症状。有研究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可使皮肤银屑病快速持续改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显著下降。第16 周时,所有英夫利昔单抗组患者的严重度指数评分减少50%以上,1/3 以上的患者有100%改善。一般说来,患者能很好地耐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四、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副作用

因肿瘤坏死因子在正常的免疫监视中可能发挥了作用,因此抑制该细胞因子可能带来以下一些不良反应。

1.感染:感染是较常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使用英夫利昔和阿达木单抗的患者中报告的结核病例多于依那西普,如用依那西普治疗的15 万个患者中,有38 例患了结核病;在用英夫利昔单抗的19.8 万患者中,有172例患结核病。但仍难肯定哪种制剂引起结核危险性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患结核病(是基线水平的2倍),而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使结核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是基线水平的4倍)。因此,使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常规做抗结核菌素试验和拍胸片进行筛选。另外,少数患者有诱发感染加重的危险性,对于有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包括脓毒性关节炎、感染假体、急性脓肿、骨髓炎、脓毒血症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应开始或继续用这类药,但感染控制后可恢复治疗。使用这类药的少数患者,乙型肝炎的症状和病毒血症加重,故这类药物不用于乙肝感染者。

2.注射部位/静注反应:皮下给药的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引起注射部位的反应较多。静脉给药的英夫利昔引起输注反应少见,即使有,也多为轻中度。

3.肿瘤:肿瘤坏死因子在数种肿瘤中起肿瘤监视作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在理论上可提高肿瘤发生危险性,但目前无可靠证据提示这类药物会增加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或使原有的实体瘤复发。高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身的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与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关系不大,而可能主要与B细胞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发生突变有关。

4.神经系疾病:仅有脱髓鞘样综合征、视神经炎、横断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及帕金森病的个案报道。有脱髓鞘病或视神经炎的患者不应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

5.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剂量英夫利昔似乎与充血性心衰和死亡相对危险高有关,尤其在心功能很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因此建议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尽量避免或慎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不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6.其他:个别病例有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过敏、心包积液、皮肤、全身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样综合征等。有些妇女在用这类药物过程中妊娠,但她们在正常分娩、流产和终止妊娠率方面与正常人群无差别,为以防万一,一旦发现妊娠应停用这类药物。

总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已被证实是有效的改善病情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的重要进展,并将可能逐步扩展到其他风湿病的治疗。尽管可能会出现以上诸多的不良反应,但从2001年以来,多个研究中心或国家机构在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开放试验的结果显示,每年因治疗无效或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的患者少于10%,且纳入研究的患者多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提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耐受性还是良好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合并疾病状态及经济状况等来决定是否选择使用。

关键词:anakinra

今日热点

  导读:据权威报告称,全球95%的女性在婚后半年就不同程度失去了对男性的吸引力和新鲜感。这也是导致男性出轨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当女性穿用情趣内衣后有99.7%的女生不同程度激发了男性的荷尔蒙,重获了爱的激情····”[查看详情]
微信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徐若瑄演三级嫁豪门 富商老公破产

传宋仲基宋慧乔结婚 身家资产超500亿

李小璐pgone出轨后续已领证结婚

“郑爽杨洋恋情坐实 爆出亲吻照片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16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15070940767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